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9日在德黑兰结束了为期两天的会谈,双方一致认同,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此前达成的合作路线图。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在伊朗鲁哈尼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有关解决伊核问题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此次会谈是推动伊核问题解决的又一个积极步骤。
此次会谈后,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将在5月15日前执行7项具体措施,以进一步落实去年11月双方达成的路线图。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将把相关具体细节上报机构理事会。
声明未提及措施的具体内容。但据伊朗原子能组织网站消息,这些措施包括:检查亚兹德省的萨甘德铀矿及阿尔达坎的“黄饼”生产工厂,完善阿拉克重水反应堆信息并执行此前关于该反应堆的决议,提供关于拉什卡拉巴德激光中心、未使用核原料以及研发引爆装置的信息等。
其中,西方媒体最为关注的是,伊朗同意提供一种引爆装置的研发信息。201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一份有关伊朗核计划疑点的报告中说,这种引爆器的民用和传统军事用途有限,却可用于核爆炸装置。
法新社报道,这种引爆器具有引爆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更多应用于触发链式核反应。国际原子能机构说,伊朗已经同意提供引爆器的“信息和说明”,让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需求和应用”作出评估。
一些外交官告诉美联社记者,鉴于与伊朗谈判的经验教训,国际原子能机构这次改变了策略,从一些相对不太敏感的议题入手,比如引爆装置,以寻求逐步与伊朗建立互信。
路透社认为,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此次达成合作协议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有助于推动定于本月18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新一轮会谈。
2013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朗达成核查合作路线图。根据该路线图,伊朗将增加其核计划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