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治乱局再次出现戏剧性变化,反政府领导人素贴3日宣布结束“封锁曼谷”行动,但又强调,结束“封城”并不意味示威结束,他将继续带领示威者围堵政府部门和他信家族企业。有分析称,素贴突然转变态度,显然是因为参加集会的抗议者越来越少。还有,曼谷局势从去年11月底以来持续升温,特别是最近一周的炸弹爆炸、枪击等暴力事件几乎天天发生,已造成23人死亡、超过700人受伤。泰国《世界报》社论说,即使两派都否认自己支持暴力袭击事件,但由于政治危机造成的民众生命和国家经济损失,政治家们都难辞其咎。社论认为,素贴多次将抗议示威推向高潮,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如果他继续选择抗争,只能使自己一方受到更多损失。
泰国军方总司令巴育发表电视讲话称,军方不会介入当前的政治危机,他相信泰国的法律足以应对示威活动。 巴育表示,军方不愿使已经不稳定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他说:“即使我们动用全部武装,也不能保证局势就能回到正常。”他指出,目前的冲突比2010年的冲突传播得更广,而政治僵局也掺杂了更多复杂的条件,牵涉到更多不同的组织。
分析人士指出,泰国看守政府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反对派能否将英拉赶下台,而是在目前情况下英拉能不能下台,以及英拉下台后的权力真空由谁来填补。
素贴一改之前的强硬姿态,宣布在3月3日之前陆续结束在曼谷市中心4个交通路口的封路示威行动,恢复曼谷的正常交通,示威者将集中到曼谷伦皮尼公园。素贴还对示威期间带来的损失和伤害表示道歉。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反对派开始退却,但英拉政府的政治危机并未过去,国家反贪委员会指责英拉政府治理不善,而备受争议的稻米补贴政策可能确实削弱了泰国经济,英拉很可能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