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医诊所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去年,据不完全统计,欧洲有中医从业人员10万多人。在美国、加拿大,中医、针灸师也都超过1万人。日本“汉方医”的从业医师超过10万人,泰国和新加坡也分别有5000和1800名执业中医,韩国的执业“韩医”超过5000人。据业内估计,海外拥有30万到50万中医从业者。
澳洲作为海外第一个正式宣布对中医进行立法的国家,目前有1500余名注册中医师,中医教育在澳洲的发展十分迅速,每年吸引着众多人才投入中医行业,但中医“下西洋”,仍有很多“水土不服”需要克服。
土壤肥沃 任何身体问题中药都有“解药”
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主办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中医文化与养生保健澳洲巡讲,来自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专家杨金生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专家程凯教授所到之处,都掀起了对中医文化狂热追求的高潮,无论是在墨尔本、悉尼还是在布里斯班,都吸引了数百位倾慕中医文化的人参加,光临现场的听众中除了中医的固定“粉丝群”——中老年华人外,还有不少外籍人士和年轻朋友的身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医未病先防的概念开始不断深入人心,很多身在海外的华人开始通过中国的养生书籍、电视节目学习“长寿秘法”。越来越多的“洋人”也开始对中医的养生秘笈产生浓厚兴趣,接受中医推拿、针灸、按摩等以调养自身。
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穴位按摩自主降压、杨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保护自身免受伤害、怎样减轻更年期综合征……这些海外华人普遍存在的身体问题,均可在中医中找到“解药”。
收入可观 多所澳洲名校已设中医专业
华人对中医的忠诚度还不止于此。来自墨尔本的Sindy(化名)今年45岁,她带女儿一同来参加中医讲座。除了为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等问题向中医寻医问药外,她最关切的问题是,想让女儿从事中医行业应该做哪些准备。
Sindy原本计划让女儿回到中国学习中医,毕竟中国的相关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师资质方面更为专业。但考虑到中国的中医药学历可能不被墨尔本认可,在注册行医资格方面或许存在障碍。Sindy又打算让女儿在墨尔本攻读中医专业。
目前,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大学(RMIT)、西悉尼大学、澳洲自然医学院(ACNM)等学校开设了中医相关的专业,RMIT是5年制课程,包括中医和针灸。西悉尼大学的课程除了中草药、针灸外,还包括西医课程中的解剖学、生理学、临床药学。学生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900个小时的实践才能毕业,其中400个小时的观摩实践需在中国完成。这三所学校毕业后都可以在医师协会注册,也可直接在维州注册行医资格。
中医在墨尔本的就业前景非常不错,且收入可观。
据了解,墨尔本诊所的针灸费用大约50元/次,中药开方费在25~45元之间,一副中药的价格在11元~15元之间,中医师日均收入在500~1000元。
中医在澳洲的就业前景相当可观,不断吸引着大批人才投入中医行业,这也为中医在澳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立法为中医入澳开辟阳关道
虽然有关中草药有毒,中医行医资格受质疑等报道屡屡见诸西方媒体报端,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医在西方的“水土不服”问题在逐步好转。目前澳洲有1500名注册中医师,集中在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
据调查,在澳洲人中约有40%的病人寻求非西医治疗。而在这些人当中,80%以上的都是寻求中医治疗。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大学中医系有一个中医诊所,每天对外开放,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绝大多数是澳洲本土人。据系主任介绍,仅这一家诊所每一年接待的病人就达4万人次。同样,立法以后,其他中医诊所接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中医已越来越被澳洲所重视。
立法通过之前,中医药不可能被列入澳洲医疗保险(Medicare)。人们如果看中医,必须全部自费。所以,除少数华人外,看中医的人甚少。立法成功之后,据了解,因中医解决了法律地位,已经有多家保险公司承保中医治疗保险,包括诊费和针灸费,都可按比例由保险公司偿付。这就大大方便了就诊者选择中医。
中医“下西洋”依旧路漫漫
现如今,寻求中医帮助的病人已不仅仅局限于华人面孔,越来越多的“洋面孔”也开始通过这套历经千年的科学调养自身。
Simon(化名)2年前不幸换上脑卒中(俗称中风),在通过西医治疗后,虽疏通了阻塞的血管,但却留下了后遗症,Simon左侧肢体功能损害,导致其偏瘫。经朋友介绍,Simon出院后开始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却不太明显。后来Simon只好求诊于北京的中医专家。专家指出,中风后的黄金康复期通常为3~6个月,一般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针灸治疗的方法有讲究,要根据患者的肌肉粘连情况选择针灸部位,同时必须配合被动加主动的康复运动才能起到良好效果,一味依赖针灸,或位置选择不准,往往会错过康复的黄金期。
而钟情于中医研究的“洋中医”也同样面临两难境地。Giel是西悉尼大学中医系毕业生,尽管学习了中医,但Giel坦陈,“我其实不太确定将来是否会以中医为职业,我担心人们是否会信任一个不会说中文的中医”。
此外,澳洲本土人对中医的热情似乎仅仅局限于针灸和按摩,墨尔本的推拿按摩店很常见,且顾客基本是清一色的“洋人”,但真正能接受喝中草药的洋人却很少,中医的全套科学理论系统依旧有待推广,中医“下西洋”路漫漫。
药物把关严 中医“开方”难
目前在澳洲销售的中草药有600~800种。中草药的使用对象多是华人,因其味苦药味重且煎制麻烦,许多“洋人”望而生畏。值得一提的是,虫类、金石类、动物类中药原则上均不被澳洲认可为中草药。麻黄、附子、洋金花、半边莲、半砂、马钱子、藜芦等中草药因其毒性而被禁止向公众销售,只能凭注册西医师的处方才能使用。这无疑为中医开方加大了难度。
为此,墨尔本蒙纳士大学医学院临床中心、阿尔弗莱德(Alfred)医院、澳洲中医协会等正在酝酿成立一所专门的中医药研究所,目前已得到维州政府卫生部的项目资金支持。成立该研究所的目的,是利用墨尔本在现代生物医学高科技方面的优势,对中医药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一个完整的可行的临床指导系统,尤其是对中药进行药理分析。以消除西方社会对中药效力的怀疑,从而使中药更加便利地进入澳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