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科技实力的日益提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科研产出国。而我们所在的美丽的昆士兰州,是唯一与中国最大最权威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的州政府而非国家级政府。
今年已经是中澳科技合作协定签署的第33个年头,30多年来,两国科技合作日益深化,成果喜人。中澳面临着能源、环境、健康等相同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双方科学家更加紧密的持续合作,并结出丰硕成果。
双方取得的成果离不开中澳科研人员的努力,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坚持,也祝愿中昆的科研合作能够继续拓展和深化。

(上图: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科学、信息产业、创新与艺术部部长伊恩·沃克先生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教授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要闻播报:

中国科学院—昆士兰州科技合作计划再添新项目     ——中科院和昆州政府签署100万合作项目

9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昆士兰州科技合作计划”(QCAS)总额100万澳元资助项目的签署仪式在位于布里斯班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科研转化研究所(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举行。在未来两年中,中国科学院和昆士兰政府双方将分别注资50万澳币来支持此项合作研究项目。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科学、信息产业、创新与艺术部部长伊恩•沃克先生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教授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事赵永琛博士、科技领事冯安命先生、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曹京华副局长、世界首例宫颈癌疫苗发明者伊恩•弗雷泽教授、昆士兰州知名科学家,昆士兰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协会的多位教授等50多名嘉宾出席了签约仪式。
在仪式上,伊恩•沃克先生表示,中国科学院是昆士兰州联合发表科研文献数量最多的的国际合作机构。此次合作计划的基金将优先用于具有巨大潜力造福昆中人民的科学领域上,包括能源、食品安全及医疗健康。
伊恩•沃克先生说,“正如昆中在贸易和旅游方面积极主动的合作一样,科技研究的合作将是另外一个加强昆中紧密联系的合作领域。”
伊恩•沃克先生还表示,“中国科学院—昆士兰州科技合作计划”签署以来已经取得了众多成果。“比如,来自昆士兰大学Diamantina癌症研究所的尼古拉斯•桑德斯(Nicholas Saunders)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德桂教授共同合作的食管癌治疗研究项目,分别收到了24万9千澳元的基金拨款,他们的研究小组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在近期已经发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降低食管癌细胞生长的新药开发和新治疗方法。”
受中国科学院的委托,副院长张亚平教授代表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并发表了讲话。他表示,
作为中国最大的科研机构,中科院目前拥有6万名科研人员和4万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与70个国家政府有合作项目,但昆士兰州政府是唯一与中科院建立合作关系的州政府,并成立了此种形式的基金。”他同时表示,自己非常荣幸能够代表中科院签署合作意向书,并将致力于推动合作研究项目的发展。
昆士兰州与中国科学院有着多年合作伙伴关系,早在2009年8月,中科院时任副院长李家洋和昆州时任财长Fraser签署了为期三年的“中国科学院—昆士兰州科技合作计划”,以推动双方在医学、农业、工业生物技术和生物多样性这四个重点领域的实质性合作,成果喜人。中科院已超越剑桥、牛津、哈佛大学等,成为与澳洲学者联合发表论文数最多的科研机构。此次“中国科学院—昆士兰州科技合作计划”基金的申请将在2013年底前开放。

 

人物介绍:

张亚平,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分子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家。1965年生于云南昭通。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云南省科协主席、云南大学教授,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云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长。
1986年他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施立明院士;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他在美国圣地亚哥濒危动物繁殖中心(CRES)分子遗传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1994年,张亚平的导师施立明院士病故,成为施院士所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最大的损失。当时远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做博士后研究的他,怀着对恩师的感念之情,万里奔丧。并决定出任该实验室主任,继续推进先师的研究工作。1995-2000,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2005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2005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张亚平一直致力于研究动物和人的进化历史和遗传多样性。多年来,在灵长类、食肉类等一系列动物类群的研究领域,他澄清了这些类群系统与演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揭示了东亚人群进化的一些规律,阐释了中国一些民族的演化历程。

 

独家访问:

昆士兰州政府科技、信息技术、创新及艺术部部长  —— 伊恩•沃克 先生(Ian Walker MP)

伊恩•沃克先生,1954年11月18日出生于悉尼。已婚,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教育学士和法学学士,参政前曾是一名律师。热爱橄榄球联赛和古典音乐。

记者果冻:昆州政府是世界上唯一的和中国科学院有着紧密科研合作关系的省级政府,这个独特的合作机会,给昆州带来了什么样的收益?其中最突出的成效有哪些?
伊恩•沃克部长:中国是昆士兰在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而中国科学院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科学机构之一。科学和技术合作创新的关系将给昆士兰和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创造福利。并且,中国科学院是与澳洲学者联合发表论文数最多的科研机构。
最突出的成果包括下列:
昆士兰大学Diamantina癌症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合作的食管癌治疗研究项目,旨在研究食管癌的起因和潜在的治疗方法,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另外,就在前不久,9月24日,昆士兰州州长坎贝尔•纽曼(Campbell Newman)见证了昆士兰科技大学健康与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组织工程学和再生医疗的一项合作研究的签署。并且,9月25日Campbell Newman与昆士兰科技大学校长Peter Coaldrake率领的代表团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注:昆士兰科技大学是上海硅酸盐所的重要合作伙伴,昆士兰科技大学的肖殷教授与上海硅酸盐所常江研究员、吴成铁研究员的合作开始于2009年,以生物医用材料与再生医学联合研究起步。在过去的四年里,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得了大量合作成果,包括共同出版CRC专著,共同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联合申请澳大利亚ARC项目,联合指导博士生,并成立了澳中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当前双方在这个平台上继续深化合作,聚焦世界研究前沿,为中澳生物医用材料与再生医学产业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记者果冻:在新的协议下,昆士兰政府和中科院在未来的科学和技术合作中最优先发展的领域是什么?
伊恩•沃克部长:优先领域包括了农业生物技术与食品研究,包括食品安全问题;人类健康和医学研究,以及能源问题。这些领域被优先选择的最关键的原因是,它们是这个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和重大挑战,寻找解决方案是为人类的共同利益。

记者果冻:你提到政府将为Q-CAS基金注资50万澳币来援助和支持合作的研究项目, 您希望这个投资有什么样的成就?
伊恩•沃克部长:这将进一步加强我们科学和技术的合作,并为中昆提供持续的科学、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我们期待能拓展更多的合作研究领域,激励新的合作意图,开发新的合作伙伴。
昆士兰州政府将进一步推动双方的合作关系,为扩大交流、深化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